百融云 2021 Q4 经营情况

/ AI / 没有评论 / 242浏览





1、不仅助力于大型大中型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更在于有效的帮助中小型金融机构解决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的输血难,输血困的问题。

2、在去年的普惠金融方面,通过科技富农产业互联网平台,为小微企业重塑信用,疏解融资困境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寻找到了优质的资产。

3、公司作为一个中国领先的AI driven的SaaS云服务平台,在金融科技在金融这个领域里面为各级金融机构进行数智化赋能,形成了一种非常强的造血能力,2.65亿的经营性现金流。

4、经调整的整体的净利润净利润是1.41个亿,较一年以前增长了76%,超出了市场一些分析的平均值。

5、智能分析和运营占了大概45%业务量,增长了38%。

6、精准营销领域60%的增长,实现了大概4.22亿收入。

7、保险营销增长率也达到了37%,大量的中介机构或者是分销机构面临很大的挑战,机构在百融科技赋能逆势增长,我们通过科技智能化画像能力和 CRM的管理,让我们整个保险分销业务持续增长。

8、累计客户费的客户达到近3320家,28%增长。每年付费超过30万以上的客户,未来可能成长为几百万甚至千万量级的付费客户,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了257家,较一年增加了20家。

9、核心用户的留存率超过90% ,能够很好的去摊薄早期营销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10、核心客户ARPU大概在512万,较一年以前大概25%的增长。

11、百融最基础的竞争优势是我用户的洞察,有能力给大几亿的用户进行画像,这些洞察能力是通过各种算法,中间层平台,各种数据分析,做成不同类别的产品。

12、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银行保险和券商,逐渐拓展到财富管理领域,这方面符合的客户也在逐渐增加。

13、我服务的客户越多,我的产品会越好,然后客户就越喜欢用我的产品,客户的忠诚度非常高,不断的扩大他们在对我们产品的依赖度和使用度。

14、大概服务5700多家金融服务商,超过900家的区域性银行,绝大部分的国有行以及股份都是我们的客户,基本上覆盖100%。

15、绝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占到市场份额的85%以上,他们基本上都是我们的保险服务的客户,还包括头部的互金平台,像360数科、度小满也在大量使用我们的产品。

16、大型银行自身的能力还不错,但是在对必要的数据分析的分析工具支持,我们的云框架能够保证每天大量的数据请求,去年一年访问查询量达到67亿次,比2020年40亿次有很大增长。

17、通常第一年我们介入一些基础的数据分析模块或者支持工具模块,可能是几十万的量级,但4~6年间,这些客户都能成过千万量级的客户。

18、我的产品越来越多切入到它运营流程,包括决策支持,包括精准营销,包括联合建模,再加上智能语音产品和智慧运营,会越来越多的帮助客户去实现他的KPI。

19、我们的接口是相对标准化的云服务模式,我们会做一些本地和云端相结合的这种产品去满足有些金融机构相应的本地化部署需求,但最终驱动它数据的分析是部署在云端。

20、一个简单的案例,一个大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让他的信用卡客户能够使用现金分期,就变成了从信用卡资产变成生息的资产,对银行的收入是有帮助的。

21、我们筛选出一些高需求客户进行专项营销。这个营销进行机器人赋能,转化率是自然转化率的4倍。

22、精准营销服务4.2亿收入60%增长,核心客户ARPU是880万,我们非常精准去定位不同的群体进行广告和流量的投放,无缝的把这些用户信息传输给金融机构。这些客户坏账率比金融机构不经过我们一这一层智能营销服务优化很多,所以在头部金融平台非常感兴趣,所以才有880万ARPU值的结果。

23、保险分销服务大概有5500个活跃的经纪人在这个平台,我们对其科技赋能,包括手机APP端的用户的详情跟踪,包括直连保险公司产品一键出单,效率非常高,收入4.64亿,增长37%,为保险公司累计保费达15.19亿,同比增长了32%。续保率超过了95%。

24、商业拓展的模式,典型的SaaS公司,我们通过提供一些免费产品,把一些目标客户先圈起来免费试用,销售跟进进行交叉销售,逐渐产品落地形成付费用户。

25、我们维持了很高的毛利率,因为都是云端服务,平均账期在两个月左右。

26、销售费用占到收入35%左右,35%里面有一部分是用作支持精准营销这条业务线进行广告投放,2021年广告投放占到了2.8亿,占整个销售费用一半,销售网络包括促销活动、技术服务销售相关占18%,相对比较健康的数字。

27、财富管理平台在银行、券商这边落地一些比较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看看效果验证,再像转化漏斗对外强力推广。

28、数据分析能力,技术的基础以及行业经验,有很多机会未来成为这个行业里面的绝对领军企业。

29问:去年下半年花费1.5亿人民币收购了北京纵联对公司业务拓展有什么帮助?今年公司主要业务发力点在哪里?

答:我们整体战略投资的原则,1是一定是跟我的业务板块有互补,协同,才会纳入战略投资的雷达。

2是百融作为整体技术架构,客户关系体系能够给并购公司进行赋能,能够达到1+1>2。

3是并购公司估值不能太高。

众联比较符合这三条。众联这种云服务架构,尤其是对于银行端或者金融机构端的精准营销领域,是一种非常轻量级的部署,而且快速的能够把银行对客户的促销方式,包括满减绑卡促活等场景已经打磨相当成熟了。

纵联在历史上是做的四方支付,在线下也建立了广泛权益运营网络,也打通了微信和支付宝的一些 API端口,为银行在各种促销去触达,微信人群、支付宝人群,奠定了一个好的技术架构基础。

纵联很多业务部署在了大型的银行和信用卡中心,和我们的客群重叠度相对比较高。他在分行落地能力非常强。过去百融产品,包括智能分析,云服务还集中在大型银行的头部银行总行部门,或者信用卡中心部门,如能在分行能够大量落地会很不错。所以这是我们业务板块的相对互补。

市场上基本没有哪一家机构能够像他一样把两大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宝都打通了,这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独到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在哪个方向发力,一是在智能运营越来越多的增加,像众联这类产品和服务,语音机器人,交叉销售,促进客户卡活跃甚至理财产品购买去做更多更深入运营。预计这一块运营能够占到智能分析和运营服务的20%,这是今年的目标。

中国未来所有的行业,都应该被数智化一遍。首先是金融行业,分拆金融行业板块,哪块先被数字化后被数据化,大概产值有多大,沿着数字化战略地图去布局,一块一块的版图拼齐。

30问:除了银行和券商未来是否还会拓展其他类型,其他行业的客户?是否还有其他收购计划?

答:智能化的运营,包括风险联合运营,数据治理,财富管理这种工具,还有券商里的财富管理工具和运营,我们会逐渐去找这方面企业,一旦符合我们说的这几个原则,我们会非常认真去谈。

我们最早服务的主要是银行,一些营销模型交叉互用,越来越多产品逐渐溢出到保险,又有保险科技模型和一些决策工具,现在看银行和券商之间也有很多有机联系,可以给券商或者银行的理财子公司进行更好的服务和赋能。与之相关的也会有投顾,基金销售渠道领域,还会去关注跟持牌机构合作的机构,他们可能又需要什么?我们的服务又会逐渐拓展到他们那个领域去。

31问:数据分析的先进性与产品化程度如何?研发人员数量及人均产出?

答:先进性有两种,一种是学术成果,专利论文,最重要的看落地,有多少家机构在使用,收入水平?在细分市场我们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我们付费已经3000多家,使用的接近6000家他们对我们数据分析模型和智能算法的依赖程度在进一步提升。我们在这个行业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去年也获得了两项关于隐私计算的国家发明专利。我们是云模式,毛利率百分之七八十,如果产品化程度不够高做不到到那么高的毛利率,因为你需要大量的定制化开发。

2014年成立公司,成熟度以及产品化程度在不断的持续提升,2014年开始使用我们的银行没有一家流失,他们会持续不断的帮我们打磨产品化程度,使得我们部署成本越来越低。现在一些客户选购产品都是直接在云平台上自己勾选,我们部署不用去现场,所以产品化程度还有云模式部署的轻量级都是很高的。

关于人均产能,去年人数大概是1200不到1300人,包括研发、市场、销售和客服,司管理层,人均产能大概在125万左右。但研发投入是600左右,这些人主要是在产品研发、风控建模,以及一些画像产品。从这个角度去看,人均产能200-250万创收。

去年是研发大年,一些产品现在还在市场上进行验证,他们的效能在今年或者是明年会越来越多,包括一些更加精准的模型和评分类产品,包括决策工具,投入是有一点点前置,今年人均产能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32问:展望一下2022年的智能运营营收?

答:2022年智能运营的营收目标9.9亿,35%增长,这些增长来自过去投入今年开始逐渐展示效应的智能化运营平台部署,以及并购后带来的在分行领域落地商业机会。

参考海外的Salesforce,这种大型的头部高速增长上市公司,他们基本策略也是自营加并购。它通过战略合作发现有战略协同性的产品,就会把这个产品纳入它的产品体系,在市场上快速推广。我们也在不同程度上跟随这条策略,这样能够快速提升百融在市场的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