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占率
二、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
三、生命科学及解决方案
四、健康管理平台及解决方案
2014年从投顾的医院切入,还覆盖了政府客户,为政府客户提供公共卫生,还有人口健康管理相关的 AI的解决方案。
2019把我们在第一块已经形成的AI力,去赋能药企去,加速他们的临床实验,推动新药上市,降低他们的研发费用支出,板块叫做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包括smo,包括智能患者招募,包括临床试验一二三期世界研究药监注册,上市后的数字化营销。
2020年在支付端,医保存在痛点,由于老龄化带来的医保支出不堪重负,市政府就开发城市级的惠民保险,希望通过这种商业保险方式去转移医保的负担。
第一个板块是战略版块,后两板块基于第一板块能力建设起来,发展比较快。
1、问:主要的竞争对手像太美、森亿智能,他们也围绕AI来做,对比咱们有什么优势?业务有什么不同?
答:太美专门给 CRO公司做工具,整个CRO大赛道,有人做临床,有人做工具,我们医渡是直接面对终端客户药企,帮他去做临床服务,我们不太需要从太美采购,我们所有的工具和数据闭环,都是自己开发,我们具备AI能力和工具开发能力。像疾病研究,不是简单卖工具可以解决的,我们在药品的开发前期有辅导服务,包括真实的研究。
森亿智能我们会在第一个业务板块会有碰到它竞标的时候,它也做大数据平台和专病库,他最近可能向信息化方面去拓展转化,我们未来还是AI这个方向,不太会向信息化去发展。我们跑得比较快,覆盖了三个大场景,森亿对于药企客户,保险等应该没有涉足。
2、问:生命科学这块对传统做得好的药明康德有什么区别?我们的毛利率比他们低很多。
答:药明康德和泰格都是做了10多年,包括就是说我们可能比较对标是美国的IQV(艾昆纬),IQV用数字分析驱动创新的CRO的服务,药明康德更偏实验室的药品开发,实验室研究,我们是没有实验室的,这是跟药明康德有比较大的区别,他们有工厂帮药企做更多的生产制造。泰格是整个CRO临床头部,从规模上差得比较远,我们才做了4年时间,在毛利上是有所体现的,像传统的这些大公司毛利在40~50%,IQV大概是在35~40左右,我们只有百分之20多,去年上半年还有所下滑。这样看我们是有空间的,我们还没有走到成熟,我们用数字化的方式替代了30%的人工,帮助临床提升30%的效率。项目的大小以及饱和度决定了毛利,我们从早期的小项目开始做起,随着项目的饱和,还有大项目落地的话,我们会向行业的平均值去靠拢的。我们本身有AI的基因,不用向太美他们采购工具,我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闭环。我们有更多的知识解决方案,因为我们做疾病的研究去满足更多的创新药,甚至是一些已上市药品的拓展。还有数字营销,我们可以去做客户的运营。我们有DCT平台去管理患者,所以我们可能会在数字化上跟传统CRO有一些区别的。
3、问:从3、5年中长周期看这三块业务哪一块营收利润贡献更大,占比会是怎么个比例?
答:第一块属于我们的战略板块,比较成熟了,我们对它的指引是每年大概10%以上增长,当然也不排除大小年,比如刚才说到的全民健康档案建设可能会迎来一个大年。增长最快的是第二和第三板块,因为基数比较小,它还有更多的商业化变现的场景可以快速落地。第二个板块中期看应该是我们一个主要的业绩驱动业务,因为它过去是100%,80%的复合增长。保险是比较稳的,每年在20%左右。
4、问:前不久管理层做了一些调整,会产生哪些比较大的影响?
答:董事长比较擅长战略方针,主要精力在大的战略规划以及大的客户还有基金,这一块是她比较核心的优势。每天运营落地实施需要一个更加专注的人,徐总原来是百度、高德、阿里的研发负责人或者是产品经理,清华毕业,有比较深的技术背景。他目前对公司的业务也比较了解,15年加入公司,19年开始负责第二个板块,他是比较合适的人选,第一个板块是他的老本行,第二板块他也负责了4年。CFO是一个轮换,前CFO希望能够做更多的生态和投资这块,更符合他投行背景,这次调整是一个战略架构升级。
5、问:创始人一个是做投行,一个是做技术,什么原因让他们发现了这么好的一个赛道切入来?
答:宫总作为创始人,在海外投行工作过,也是投资医疗赛道的,也投过几个小的公司,发现投资的跟她理解的 AI有区别,就自己就成立了公司亲自去落地,前几年整个资金都是由他个人出。像徐在15年加入,跳动在成立的时候也邀请过他作为联合创始人或是高管加入,但他还是觉得对医疗改造更有意义价值,在中国不仅有大市场,而且存在很多的痛点,所以他加入到医渡,基本上都有国际化背景。
6、问:都是投行或者AI背景,没有医药背景为何切入到这个赛道?
答:我们大概有50%的人员有医学背景的,都是从医院挖过来的,都是主任或者高级别的医生,我们做医院的场景,医生又是客户,首先我们要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是有这样的医学的团队跟AI的工程师进行打磨的。
7、问:覆盖全国66亿患者怎么去理解?
答:我们是按照人次。
8、问:AI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是在医疗场景,每个医院都会有几十个医疗信息化系统,它沉淀下来的数据是一个数据孤岛,一直没有相应的技术去挖掘。我们凭借技术从最底层开始做起,让机器深度学习,跟自动驾驶一样的,他自己去生成知识图谱,然后他可以提供病历监控,知道什么病例填错了,会自动去进行修正。还有辅助诊疗,为医生提供一些更好的诊断。
9、问:三甲医院费用是合作的?
答:我们去帮他铺设平台,或者是建立数据中心,还有专病库,会收取一次性的铺设费用,然后每年还要收15%的服务费。
10、问:客户主要是哪些企业?
答:我们基本覆盖从医院、政府、药企、保险公司,比较符合医药患者这么一个闭环。
11、问:我们去竞标的时候,主要哪些企业一起抢标?
答:每个板块可能不太一样,慢病管理这块比如智云健康专门做糖尿病相关,但是区别是我们做的是AI数字疗法,不太像传统的口服药或者是卖试剂,我们可能会是一个to B的模式去做数字疗法的开发和服务。医院和政府这块。政府这块我们是帮他们做公共卫生,包含了传染疾病的监测。像流调系统,它除了新冠,还有很多的工作是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来提升效率的。政府的还有在海外开拓的,我们在新加坡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有落地。
12、问:你们的市场份额大概是什么样子?
答:我们大概是占到整个的医疗智能市场的3.3%,像卫宁可能也有一块智能化的东西,也作为一个竞争对手,细分市场是比较大的。
13、问:留存率是什么一个情况?
答:可能就是两种情况。PPT列到这84家的话,留存率100%。
14、问:在药企的这一块覆盖面其实是很少吧?你们大概覆盖的分子数是什么水平?
答:这块没有太多统计,像去年我们的临床项目都是小项目为主,一个二期项目大概可能要实施2~3年,可能在做的项目有死掉的。我们在今年初也形成了二期到三期的成果转化。我们的医院覆盖84家是指医院作为付费方。但是跟政府层面的话,政府付费方目前覆盖了1000家以上医院。政府单家大概是千万左右,医院大概是百万左右,每年产品是不一样的。药企差不多2、300万。
15、问:未来几年业务增速大概是什么水平?
答:刚才说到长短周期,各个板块不一样,争取在下一年我们报表非会计准则转正,25财年争取整个报表层面,这肯定需要自于收入提升的驱动,还有运营效率的提升一、二板块今年可能会下跌比较大,下一个财年有一个20%左右的温和恢复。
16、问:去跟药明生物或者药明康德或者泰格医药去竞争的时候,胜算可能性比较小?
答:分疾病种类,像眼科我们其实已形成战略合作了,在去年拿到一个大三期项目。整个来说我们可能做不到像泰格这样的龙头,但是疾病垂直像眼科这一块会一些项目的PK。垂直这块其实客户他不光看你品牌大,也要看其他的附加服务对他有没有价值。
17、问:但是临床这块医生资源和整个临床资源基本上都被国内霸占,剩下没什么资源了。
答:我们自己肯定是花了很多的 BD费用去拓展,我们会形成从医院这边到第二块业务的转化,我们铺设第一板块业务的这些平台跟医生也形成比较好的关系,比如说像去年呼研所的项目,拿到这个项目是因为我们在第一块业务给呼研所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做得非常好,这样从第一块业务到第二块业务的传导。还有我们跟天津学院搭建的临床研究中心平台,据我们了解应该有十几家药企都跟他进行临床实验的合作。我们搭设这个平台后面跟药企合作也是会有这样传导机会。
18、问:今年财年第一第二个业务收入下滑是什么原因?
答:下半年的话因为像新疆、甘肃还有北京,都出现了疫情反复,12月突然放开,大家又开始整体的感染,挤占医院,包括我们的人员感染没有办法去现场实施,客户那边的验收也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