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融云创 2022 年 股东大会摘要

/ / 没有评论 / 303浏览



1、三高一低。高增长,高利润,高现金流,低负债。

2、独立第三方的客户调研得到了客户满意度超过96%。

3、不断叠加新业务,提升客均收入。通过智能存量经营和数字运营等新业务拉动新客户。

4、收入比较均匀分布在头部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等。

5、人均收入149,接近150万元。

6、自主研发的一站式人工智能决策分析平台获得了华为的云生态产品认证,加入了华为的鲲鹏伙伴计划。

7、2017、18年开始研发智能语音对话技术,本质上是aigc,大概对话能达到几十轮。

8、根据福布斯杂志统计,大数据行业产值达到1000多亿美元,每年的增速是软件行业平均增速两倍以上。

9、党中央明确提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0%以上。

10、根据 IDC预测2023年银行业it支达到1873亿元。增速10.5%。

11、毛利率维持在70%以上,能够保证可以加大研发投入,各个场景做一些新的落地探索。

12、我们预计2026年智能运营市场规模能达到600亿,这个市场最终会被效率更高,技术更领先的玩家占领掉,我们感觉这个市场的份额可能很大一部分属于百融。

13、每年的续保率都超过90%,保险营销初步目标今年15~18%增长率。

14、问:智能分析与运营这些产品细分一下?大概有多少是消金公司,有多少是银行等。ChatGPT是否可以跟我们智能分析与运营业务取得融合发展?

答:ChatGPT是一种通用型的技术,我们是致力于做垂直行业的 AI应用,我们做的事情更多是语音。ChatGPT关于行业问题他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们会用它的一些通用的技术结合我们在行业的理解去把这个模型变得更好一些。财富管理领域你肯定想看到金融资产实时的状态。可能有一些分析师以前说他们会不会取代我们,取代不了。深度的行业垂类信息,只能存在于行业垂类机构里面,这些信息不可能放到互联网上供他去学习的。

智能运营2021年下半年才开始起步,占比10%上下。2022全年平均是25%,年底实际上越来越接近30%不断攀升。智能运营市场需求非常大,我们技术储备到位能够快速在市场进行复制。

从整体客户数角度说,众联平台提供信用卡积分管理,忠诚度管理,持续激活服务。消金是头部互金平台,我们提供托管式智能运营方案,把你存量用户很难激活的托管到平台上来,我整套体系帮助你服务,交付已经激活了的用户。这在核心用户层面加有小40家,每家客户贡献度不太一样,大的客户能达大千万量级,小的客户小百万量级。

15、问:未来几年现金流和净利润的展望是怎么样?

答:整个金融政策,是一个非常好的顺风方向,我们感觉大的趋势是好的。百融2023年增长的目标还是定在25~30之间。利润的增长速度应该高于收入增速。我们核心用户净收入扩张率可能就有个20%的增长。剩下智能运营的持续落地,继续拓展财富管理。智能运营从2021年看30~35%之间的毛利,初期有很多投入,到了2022年大概在36%,毛利率不断的提升,占比增大,定价能力越来越强,SaaS业务线应该能够维持在70%上下。

16、问:公司的估值扩张可能取决于业绩的持续增长,另一个方向是宏大叙事。未来几年业务增长中枢大概是?从市场格局看会有新竞争者进入威胁?

答:居民大量的资金是放到银行作为存款放的。财富产品是有的,但还得有一个教育的过程,他们对理财没有那么的清晰。银行未来两三年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把信贷放出去。供给端是在逐渐收敛的,巨头像阿里腾讯自身生态也会做金融业务,但他们还是自用偏多,对于主流的金融机构的没有很明显。因为他们可能有利益冲突,银行是比较担心他们截胡自己的客户直接提供服务。阿里腾讯他们有很多标签,我们会跟它形成合作成为我们的资源方。我们维持18%的研发投入小4个亿,我们希望在技术领域保持比行业的领先。

国家出台的政策重点不是监管,而是促发展,所以未来环境趋势是向好的。AI就三个事情,一是算力芯片,二是算法,三是数据,我们做算法和数据,一定是受益于国家的发展的企业。


17、问:智能语音服务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有没有一些成型的案例模式出来?商业模式演进是什么路径?
答:2020年我们做这个业务更多是偏工具,提供智能语音机器人,智能决策系统,帮助机构让机构自己用,希望让他们提升自身效率。后来发现工具给他了,但它内部经营效率并没提升。后来发现他们需要打通多个部门,内耗沟通成本非常高,我们就尝试把这些名单给到我们云端托管,自动化去营销触达。我们托管一个多亿的运营名单,每周都会进行标签更新。就变成不再根据工具用量来收费了,业务模式变成名单托管,我交付回去成功激活的客户。等于我们直接交付的是KPI,我经营效率的提升挤出来的毛利会留在百融平台上,因为出去的价格是定的,运营效率毛利率未来可能逐渐提升到50%,这对其他外包机构来讲是很难想象的,他们在15~20%之间,25%的毛利率已经非常高了。我们一上来接近50%,托管式的服务已经有小20家客户了,都是头部机构。

客户只要告诉我要提升放贷规模,还是提升财富管理规模,还是保费规模,还有就是愿意为提升规模支付多少成本,然后把名单托管在百融云平台上。所以很快就做起来了。你不能光有AI能力,还要深入的理解这个行业。我们把银行的副行长,保险公司的副总来做业务类型设计,才能把这种业务模式干成。

举一个例子,4年前有一个很大的汽车金融公司的一个服务商找到我们同事,说因为我们这400人的公司失业了,因为这个汽车金融公司用了百融的服务。我们公司就十几个人把400个人的公司给干掉了。

18、问:账上有40亿现金,未来3~5年在哪些细分方向上会有较大投入?

答:我们希望这40亿在未来能够产生400亿甚至4,000亿这样的市值,第一块是我们一年产生3个亿的经营性现金流,但研发投入4个多亿,还要投各个营销场景。第二块是一级市场的细分市场玩家还挺多的,包括区块链,AI的技术的一些初创企业,它的业务模式在行业里面有所验证,这种我们从战略并购的角度去看,面向财富管理,保险科技等数字生态。像sales force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投资并购把自己的生态补齐。

19、问:现在的渗透率大概怎么样了?这个问题关于增长背后动力主要来自哪里?
答:在早期拉进来一个新银行,一下子我收入就会涨,但是20年21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是存量客户贡献的增长,第一是存量客户本身业务量增长。第二是我们主动对产品的更新迭代价格会相应上涨,供给端相对收敛下我们就有一定的定价优势。
市场占有率在头部金融机构,比如在贷前这个场景渗透率基本上一半以上了,贷中像营销、智能运营这些场景渗透率还不高,这一块未来对增长会有非常强劲的支撑的。中国目前金融机构每放出1000块钱大概花2~3块钱,而美国是1%,可能未来我们中国也变到千分之七八,那也是整个行业规模的巨大提升。是几倍的空间,然后信贷资产、财富管理资产,保险资产都会给我们的收入增长提供动力。